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更新時間:2019-05-15作者:李天揚老師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以往,新聞記者被很多人稱為“無冕之王”,這也造成在填報志愿時考生和家長對新聞學專業的盲目追逐,但事實上呢?新聞記者僅僅是千萬種職業之一而已,過度神化不但有害無利,還會造成畢業入行后巨大的落差感,引發對職場的不適。
其實,本專業畢業生涉獵知識廣泛,能力發展全面,被很多人稱為“雜家”,在就業方面受到的專業局限很小。
總體而言,新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對口的方向有三個:新聞業(包括專業媒體及一些單位的新聞宣傳部門)、公關業和廣告業,就業領域很寬。
需要注意的是,本專業畢業生的就業率不低,但是就業質量根據個人情況不同,會有很大差別。比如有人可能去4A廣告公司做策劃,但有的人只能去Alex排名5萬以下的網站做“網絡搬運工”,這就是差距。想要找到“好工作”,除了畢業學校這一硬件,畢業生需要準備的軟件還有很多,比如人脈、實習經歷、作品集等等。
全媒體化人才大受歡迎
以往,傳統新聞工作者大都畢業于相關專業。可是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新聞制作數碼化及互聯網的普及程度日益上升,傳統、專業的新聞文化正在受到挑戰。現在,互聯網的普及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網絡完成一篇突發事件的報道,乃至一篇深度報道。所以,一個新詞出現了——“新聞民工”。從事媒體業八年的老記者,新聞學專業畢業生林偉笑言:“這雖是互聯網大潮沖擊下的媒體從業人員對自己的戲謔之稱,卻也反映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新聞學專業畢業生以往擅長的領域正在逐漸受到蠶食。”
那么,新聞學專業的畢業生真的無用武之地了嗎?非也。
事實上,人才市場不是不需要新聞專業人才,而是需要適應國際化潮流,掌握信息化手段,靈活應用的全媒體化人才。
從記者的信息獲取渠道來說,能夠熟練閱讀國外媒體信息,掌握一門甚至多門外語的人,更容易獲得大媒體的青睞;從交流工具上來說,現在的采訪渠道已經不局限于面訪、電話和郵件了,在線采訪、微博采訪、微信采訪成為了新的更迅速的溝通方式,這也是媒體人必須適應和掌握的;從發布平臺上來說,即便是新華社、人民日報這種中央級媒體,也是紙媒網媒同時發布的,甚至網媒會第一時間發布快訊,由此可見做一個全媒體化人才的重要性。
三、報考指南
內向考生謹慎報考
綜合上述對新聞學專業的介紹,本專業學生最好具備一定的人際交往能力和溝通能力,如果考生偏內向,須謹慎報考新聞學專業,以免出現學習不適應和工作不好找的情況。
也就是說,外向的考生更適合從事新聞媒體、公關、廣告等行業,考生和家長填報志愿時也需要提前了解。
不同高校培養各有特色
新聞學專業的培養內容,由于高校專業設立背景以及特色不同,各高校也有不同的側重。新聞高校界素有“北人大,南復旦”之稱,人大和復旦的校友資源也十分豐富,各地重要媒體都廣有分布。一般來說人大比較重理論,人文功底深厚,在北方名氣響亮;而復旦重實踐,綜合實力強勁,在南方名聲卓越。
其他高校也各有特色,比如中國傳媒大學的新聞學專業主干課程就包括了圖片新聞報道、音視頻新聞報道、新媒體概論等課程;又如中國政法大學的新聞學專業的目標是培養專業的法制新聞記者、編輯和宣傳
【圖片源于網絡,資料來源于陽光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