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更新時間:2024-07-11作者: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2024-07-11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太原成成中學,是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一九二四年九月,由北平師范大學留日(太原)同學會捐資,是由晉籍北平師范大學畢業的進步學生取《中庸.自成》中“成己成人”之意為辦學宗旨而創辦的一所私立中學,教師多為北師大畢業的校友。建校初期,它就以自力勤儉、師資雄厚、管理嚴格、教學精良而蜚聲三晉。
二十年代末,學校誕生了成中第一個中共學生支部,三十年代初,進步人士和我黨黨員武新宇(武漢三)、劉墉如(劉子堂)、張衡宇等到這所學校任教。共產黨員和進步教師領導學生進行斗爭逐漸在這個學校掌權,使它成為三十年代我黨在太原地區地下活動的主要陣地之一,成為閻錫山統治下由中國共產黨人掌握領導權的唯一學校;一九三四年一月,中共山西省特委秘書處被敵破壞,黨員教師張衡宇被捕,該校共產黨員和太原的一些黨員曾緊急地分散轉移到各地去,只留下校長劉墉如一人在校堅持。擔任成成中學教務主任的杜心源(杜春仁)轉移到北平后,得知張衡宇在獄中堅貞不屈,未吐露絲毫實情,留在學校的校長劉墉如安然無事,有些離開的教師又回到學校教課。杜心源通過張柏園找到即將前去太原隱蔽的林楓,向林作了匯報。林楓和張柏園一起前往太原成成中學以教員身份作掩護,做黨的地下工作。林楓接替杜心源的國文課,張柏園接替教務主任。林楓來前已了解了山西的政治情況及成成中學的情況,雖然沒有同校中黨組織發生橫的關系,但彼此互知政治面目。林楓利用在這里的短暫時間,幫助劉墉如分析校中情況,總結“治校經驗”。他認為成成中學有一批很好的革命師生,要在-嚴重的太原,保住這塊革命陣地。教員工作和學生工作分開,教員要教好書,把學校辦成有聲譽的學校,教職員不要在學生中發展組織。學生的工作,由外面來的人做。不要輕易發動-,一定要保住人,把書教好。在必要時,指點一下,學生就起來了。林楓這些正確意見,劉墉如、杜心源、焦國鼐都很贊成。成成中學黨組織領導下的革命活動幾次出問題,已有這方面的教訓。但是山西黨組織受當時“左”傾思想影響,成成中學“教聯”和林楓的正確意見,未被上級采納,致使學生革命組織連遭破壞,革命師生屢遭逮捕。一九三四年四月,杜心源通過上層關系回到成成中學復職,林楓離開太原。
抗日戰爭初期,一度成為中共北方局、八路軍駐晉辦事處、中共山西工委的所在地,黨的高級干部周恩來、朱德、劉少奇等同志都曾在這里居住、工作過,當時的成中實際上已成為中國共產黨在華北抗日前線的指揮部。“七七”事變后,廣大師生響應黨的號召,舉校從戎,共赴國難,組成六百人的“師生抗日游擊隊”,轉戰晉西北,血沃大青山,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成中歷史上最光輝的篇章,被譽為是全國“青年運動的一面旗幟”。抗日戰爭勝利后,學校一度在文水復校,并增設大學部改名為“成成學院”,為全國解放培養了一大批優秀干部。新中國成立后,成中在太原復校,定名為山西省立成成中學。
1953年
1953年,學校與云山中學合并更名為“太原第三中學”。1992年,為了繼承并發揚成中革命傳統,為了永遠紀念成中師生抗日游擊隊的偉大壯舉,在原成中老校友的倡議下,學校再次恢復“成成中學”校名。
1999年
1999年,根據市教委提出的以強帶弱、優勢互補原則,學校又與原17中合并,形成高、初中分設,共同發展的聯合辦學模式,為成中向全國一流重點中學邁進打下堅實的基礎。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新城西街21號
電話:0351-409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