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更新時間:2019-04-17作者:王華老師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2017年清華大學在京共投放的招生計劃169個人,文科7人,理科162人。這個數字在2023年也是一樣的,2023年雖然沒有確定,但是小編預計將繼續保持穩定。我們會有一定機動計劃比例,當北京學生報考情況很好的時候,我們會適當地增加和調整。
清華把將近50個招生專業整合成16個專業大類進行招生,這里面充分體現了通專融合的概念。比如說在信息方面有3個大類跟信息學、人工智能有關,當然跟人工智能有關的大類還更多,包括計算機類,自動化與工業工程類,電子信息類。還有經濟金融與管理類,就是經濟學、會計學方向。當然還有很多文科專業都在一起形成人文與社會類、法學類等等。學生入校后先進行通識教育,一般會在大一下學期的時候進行專業確認,去年專業確認后,第一志愿滿足率將近90%,基本在前三志愿全部解決。每個方向和每個專業在做專業確認的時候,采用的方案是不一樣的,但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不準只看成績。
對于學生的培養,除了大類招生和大類培養之外,在自由轉專業方面,學生的自由度將越來越大,并且學校還為學子們提供豐富的第二學位和輔修學位。其中,第二學位有將近20個,輔修學位15個左右。這一舉措能使學生更好地跨學科學習,促進學生之間的交叉創新。
另外,學校不斷加強通史教育寫作和溝通課程,讓學生主動和不同專業的教師暢所欲言。使其對于不同專業方面的知識有更好的理解。
有這樣一個說法叫“清華足夠大,給你無限可能。”清華不僅擁有豐富的學術平臺,如一線大師親自走向講臺授課,學生在本科階段就能夠進入實驗室進行學術訓練等等。學校還為學生提供“第一課堂之外”的“第二課堂平臺”,如藝術平臺、創新創業平臺、社團組織、公益實踐、體育運動等等豐富的活動。
在國際化資源方面,學校的國際化的教育環境使得學生能夠與來自將近150個國家的國際學生共同學習,進行思維和文化的交流和碰撞,為學子們帶來全球化的體驗。另外,學校擁有豐富和優質的國際化項目,去年有16000多人到國外進行交換和交流。比如學校最近啟動的英華學者項目,專門會派本科學生前往英國牛津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MIT)做交換學習。學校將全面承擔學習生活等費用。又如“鴻雁”計劃,是學校專門為幫助貧苦學子解決出國問題設立,由學校出資,為其負擔相應的差旅及學習生活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