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2023年安排1560億元,支持提高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
2023-12-12
教育部 中國消費者協會部署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項行動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更新時間:2023-12-12 10:43:38作者:
中央財政2023年安排1560億元,支持提高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
2023-12-12
教育部 中國消費者協會部署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項行動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10月27日,國新辦舉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游森表示,教育部將開展中小學生網絡沉迷防治,督促各地各校嚴格落實學生手機“有限進入校園、嚴禁進入課堂”的相關管理要求;指導各地各校持續鞏固“雙減”工作,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加強各類學生藝術、體育、科技社團建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青少年讀書行動,組織開展適宜中小學生的研學實踐活動。
圖片來源:國新網(徐想 攝)
游森介紹,互聯網給孩子們帶來了各種便利,同時由于網絡空間的特殊性,也帶來了與現實生活不一樣的困擾和風險。教育部將根據《條例》的要求,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強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教育。進一步指導督促各地各校全面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等文件要求,將網絡素養教育納入學校素質教育內容,會同國家網信部門研究制定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測評指標。立足課堂育人主渠道,落實中小學思政(道德與法治)、信息技術等課程要求,推動網絡素養與相關課程有機融合。繼續開展“網絡文明進校園”等教育活動,發揮學校法治副校長作用,引導學生樹立文明網絡意識,養成依法上網的好習慣。
二是提升網絡安全風險的防范能力。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全國網信普法進校園等活動,指導各地以預防網絡沉迷、防詐騙等為重點,對中小學生有針對性地開展網絡安全專題教育。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網絡安全”專欄,不斷豐富網絡安全教育線上資源,著力提升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意識,增強風險防范能力。
三是開展中小學生網絡沉迷防治。指導督促各地各校從嚴從細抓好教育部辦公廳等六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預防中小學生沉迷網絡游戲管理工作的通知》的各項工作落實。重視學生手機及電子產品的管理,督促各地各校嚴格落實學生手機“有限進入校園、嚴禁進入課堂”的相關管理要求。指導各地各校持續鞏固“雙減”工作,提高課后服務水平,加強各類學生藝術、體育、科技社團建設,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勞動和社會實踐活動,深入開展青少年讀書行動,組織開展適宜中小學生的研學實踐活動,引導中小學生更多親近社會和自然,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心理品格和健全人格。
四是形成網絡環境綜合治理合力。強化家校協同育人,指導各地落實《家庭教育促進法》《教育部等十三部門關于健全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機制的意見》,完善家庭教育工作機制,幫助家長提高自身網絡素養,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構建家校協同育人的良好格局。繼續會同有關部門開展各類互聯網領域的專項治理工作,努力營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網絡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