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財政2023年安排1560億元,支持提高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
2023-12-12
教育部 中國消費者協會部署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項行動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更新時間:2023-12-12 10:43:55作者:
中央財政2023年安排1560億元,支持提高義務教育學校公用經費保障水平
2023-12-12
教育部 中國消費者協會部署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項行動 營造良好消費環境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2023-12-12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8月30日,教育部召開新聞發布會。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在介紹今年中小學招生入學的情況時提到,受人口政策影響,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都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教育部指導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學齡兒童的摸底調查制度,全面掌握當地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切實做好學位的供給保障工作。
田祖蔭介紹,中小學的招生入學工作事關教育公平,事關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教育部高度重視,今年5月份印發了《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進一步規范招生秩序,健全公平入學的長效機制。目前看,各地總體落實情況良好。圍繞做好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落實文件要求,主要做了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積極應對小學的入學高峰。受人口政策影響,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都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教育部指導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學齡兒童的摸底調查制度,全面掌握當地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切實做好學位的供給保障工作。有的地方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前發布了學位預警,引導家長合理預期。要求學位資源短缺的地區采取有力措施,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積極地挖潛擴容,擴大優質學位的供給,保障適齡兒童的就近入學。田祖蔭解釋,學位預警,是希望把工作做在前,政府采取措施建學校、擴資源。家長也能知道招生入學的有關情況,引導合理預期。這幾年,北京市、杭州市、廣州市等地方都結合當地的實際,探索了不少好的做法。
二是不斷完善基本入學制度。按照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近幾年,中小學的招生入學改革持續深入推進:在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和“公民同招”,禁止通過考試或者變相考試選拔學生;普通高中方面,堅持屬地招生和“公民同招”,完善“一依據、一結合”(依據初中學業水平考試,結合初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形成中考的改革模式。在學前教育階段,《擴優提質行動》文件明確提出,優化城鄉學前教育資源布局,探索建立幼兒園服務區制度,努力保障適齡幼兒就近就便接受普惠性的學前教育。
三是努力保障特殊群體的平等入學。指導各地健全和落實控輟保學長效機制,堅決守住不讓適齡兒童輟學的底線,做好殘疾兒童、留守兒童、流動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的入學工作,加強關愛幫扶和教育資助,落實“兩為主、兩納入、以居住證為主要依據”的隨遷子女入學政策,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2022年,農民工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讀和享受政府購買民辦學位比例超過95%,今年初步測算,也得到了進一步的鞏固和提升。
田祖蔭指出,今年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地方查處了多起違法違規舉辦的培訓和競賽機構活動,借此機會教育部再次強調,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的違規培訓、競賽機構相勾連,嚴禁以競賽成績、考試證書、培訓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的依據或者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