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做足“功課” 迎接新學期——各地多措并舉保障秋季開學正常有序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更新時間:2019-04-24 16:54:00作者:李一老師
2024-01-02
做足“功課” 迎接新學期——各地多措并舉保障秋季開學正常有序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這正是檢驗法律“牙齒”的時候,能不能“咬”出真問題,根據鄭淵潔的爆料一查便知。若指控屬實,進校園兜售圖書的作家,以及這個鏈條上的每個當事人,都已涉嫌違法。
問題還在于,不管是誰違法,此舉對兒童的傷害,不只是撕開童話這樣簡單。
在學校和老師面前,孩子和家長往往比較弱勢,只能順從地接受老師推薦的東西。甚至有的幼兒園給家長布置寫1萬字的觀后感,家長在群里兢兢業業打卡記錄寫作過程;之前還有學校突發奇想,在孩子胸前的紅領巾上印上了廣告,引起了眾怒……
至于圖書,只要是老師們推薦的,大概沒有多少孩子敢公然反對閱讀。一是孩子尚且缺乏辨別圖書好壞的能力,二是家長即便反感定點推薦圖書,也總怕老師不高興,怠慢了自家的娃,只能配合購買。
損失些金錢倒是其次,最重要的是,它可能使孩子失去閱讀的興趣。
現代社會,電腦、手機爭奪孩子的目光。能靜下心來閱讀的兒童越來越少,因此童書的質量和價值觀十分重要,尤其是孩子接觸的第一本書。如果這本書沒意思,它可能就阻斷了孩子繼續閱讀的道路,孩子不再找書看,又抱起了電子設備。
“如果第一本書非常有意思,是他自己選擇的,哪怕第二本書遇到不好看的,他也知道是有好看的書的,他自己會去找。”鄭淵潔說,但是作家進了學校,老師強迫孩子去買,買了才能去聽他的課,不買就不能聽,聽完下一周的作文題目就是我眼中的誰誰誰。這種閱讀捆綁讓孩子失去選擇的自由,孩子的注意力變成大人的流量,讀書慢慢成為負擔,再難發展成興趣。
那些老老實實去購買指定書目,甚至寫上班級姓名以便書店核對的孩子,也在老師的強勢話語下,越來越順從。今天可以是要求買一本書,明天可能就是誤導孩子歧視某一類人。這恰恰是一些童話故事里最反對的東西。
在童話里,孩子拆穿成人世界的謊言,誠實地說皇帝根本就沒穿新衣;在童話里,只要你是一只天鵝蛋,就算是生在養鴨場里也沒有什么關系。
這些是關于自由、平等、正義的淺顯的啟蒙。不干涉孩子,讓他自由發展,告訴他權威是用來超越的,講述挑戰權威的樂趣,以及“差生”的自尊,這些觀念的深入人心是假簽名永遠不可比的。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中國的家長堅持認為孩子就是孩子,什么都不懂。是一些優秀的童話故事第一次告訴孩子們,你們應該為自己能獨立思考而感到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