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9-04-19 17:01:00作者:王新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春節貼春聯的起源
春聯,起源于桃符(周朝懸掛在大門兩旁的長方形桃木板)。據《后漢書 禮儀志》說,桃符長六寸,寬三寸,桃木板上書“神荼”“郁壘”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戶,名仙木,百鬼所畏。”據《宋史 蜀世家》說:后蜀主孟昶令學士章遜題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筆題云:‘新年納余慶,嘉節號長春’”,這便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直到宋代,春聯仍稱“桃符”。王安石的詩中就有“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明代時,桃符才改稱“春聯”。明朝朱元璋不僅親自微服出城,還親自題春聯。經明太祖這一提倡,此后春聯便沿習成為習俗,一直流傳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