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9-04-18 17:33:00作者:李一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哥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隨后于2015年10月發表的研究成果表明,抗氧化劑會使皮膚癌中最危險的一種—惡性黑色素瘤的轉移速率增加兩倍。早期腫瘤本身并不危險,通常可以治愈;但是,抗氧化劑會增加腫瘤細胞的遷移能力。這是更嚴重的問題,因為癌細胞轉移是導致惡性黑色素瘤患者死亡的原因。他們發現,抗氧化劑至少可以通過兩種不同的方式加快癌癥進程。簡單來說,就是抗氧化劑能保護健康細胞免受自由基的攻擊,但可能也會保護已經形成的腫瘤細胞。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兒童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2015年10月完成的一項研究中也發現,用抗氧化物對小鼠進行處理,會幫助轉移性黑色素瘤細胞存活,促進癌細胞轉移。在一些臨床試驗研究中,有研究人員發現,接受抗氧化物處理的病人死亡得更快。因此,他們不得不終止了研究。
2016年2月,香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報告了他們的研究成果:動物實驗發現,抗氧化物會刺激肝癌細胞生長,甚至可能會刺激其他類別的癌細胞的發展。因此,他們建議肝癌患者應避免服用高劑量的抗氧化物補充劑,如維生素A、C或E。
1962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DNA雙螺旋結構發現者之一、美國科學家詹姆斯·沃森,曾任世界著名的美國冷泉港實驗室主任近40年。他也認為,抗氧化劑不但無助于預防癌癥,甚至可能引發癌癥。2013年1月,他在英國皇家學會出版的《開放生物學》上發表文章指出,時下流行的超級防癌食物,如藍莓、花椰菜等,都無法預防癌癥,甚至會增加致癌風險,抗氧化劑“引起的癌癥可能多于預防的種類”。他認為,自由基可能是預防與治療癌癥的關鍵,它不僅使生病細胞獲得控制,也使癌癥藥物與放射治療有效,如果將它們從人體內去除,反而可能帶來反效果。他表示:“最新公布的相關研究結果顯示,許多末期癌癥無藥可治的病例,可能肇因于病人體內累積太多的抗氧化劑。科學家必須嚴肅探討抗氧化劑太多反而可能引發癌癥的課題。”沃森認為,包括維生素A、C、E與硒在內的多種抗氧化劑,不僅無助于預防胃癌或延長壽命,甚至可能減少壽命,維生素E可能特別危險。
隨后,美國冷泉港實驗室教授David Tuveson博士和西北大學的Navdeep Chandel博士在2014年7月出版的《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發表論文,揭示了抗氧化劑不抑癌、反倒促進癌細胞發展的關鍵原因在于,現在市場上抗氧化能力越來越強、種類越來越多的抗氧化劑由于作用點跑偏,不僅沒有在促癌活性氧(ROS)生成的細胞關鍵位點—線粒體這一細胞能量工廠中發揮作用,反而在細胞其他地方干擾了正常細胞的成長;因此,抗氧化能力越來越強的抗氧化劑對健康的傷害可能也越來越大。他們提出,抗氧化劑可能刺激癌細胞發展,所以抑制抗氧化物和提高氧化劑水平才是治療癌癥的正確方法。這就從理論上解釋了沃森的觀點。
這一切,似乎也在證明自由基的作用和清白。
歷史上,麻雀變鳳凰的情況是存在的。曾經被人們視為廢物乃至毒物的一氧化氮,如今就跨入“好小子”行列,成為“明星分子”“健康信使”,風靡世界的“偉哥”就是它的杰作。自由基也能像一氧化氮那樣,從“壞小子”搖身一變成為“好小子”嗎?僅憑上述研究成果恐怕還難以服眾,仍需后續研究進一步證實。或許,只說自由基是“壞小子”或“好小子”都不全面,它們很可能是二者的統一體。但不管怎樣,自由基都值得追求健康和長壽的人們去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