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9-04-23 18:21:00作者:李天揚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航天員DNA會發生永久突變、女航天員返地后會被禁止生育、太空中沒有重力……這些和太空有關的謠言扯到天際,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哪些關于太空的謠言。
最近,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聞名已久的“太空雙生子”實驗在《科學》期刊上發表結果。隨后關于這個實驗,網上流傳出這樣的說法:“NASA航天員太空待340天,8.7%的DNA發生永久突變”。不過,很快這就被證實是誤讀。
人類對太空的探索從未停歇,和太空旅行有關的謠言也隨之而來。比如,太空中如果不穿航天服人體會爆炸,女航天員返回地球后會被禁止生育,航天員在航天器中漂浮是因為太空中沒有引力……這些聽起來有鼻子有眼兒的謠言,你信了嗎?
謠言一
上了趟太空,8.7%的基因發生永久突變
最近,“航天員DNA發生永久突變”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搜。有媒體報道,雙生子之一的斯科特回到地球3年后,經科學家檢查發現,他在太空期間頸動脈和視網膜變厚、體重變輕、認知能力下降等。不過,這些癥狀大多在回到地球半年后逐漸消失,唯獨“基因中8.7%的變化至今未恢復”,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報道中說8.7%的DNA發生永久突變是常識性錯誤,可能是來自對論文中‘基因表達’部分的誤解?!敝袊茖W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鄭永春博士解釋說,航天員在太空中長時間生活后,由于太空環境的改變,會出現視網膜變厚、認知能力下降、腸道菌群改變等癥狀,一些外在基因表達可能發生變化。但真正的遺傳密碼,也就是內在的基因片段并未發生改變。
在上述研究中,研究者分析了斯科特外周血細胞基因表達的變化。他們發現,確實有不少基因的表達在太空中變得不一樣,但這些變化有91.3%都在斯科特返回地球的6個月之內恢復原狀,剩下還有8.7%的基因表達還沒恢復好。這些基因表達影響著身體的免疫、代謝等生理過程,至于變化是好還是壞,能否完全恢復,還有待后續研究。
顯然,論文中說的是基因表達變化,而非基因本身的變化。要知道,人體的DNA即使發生1%的改變,也是一件非??膳碌氖虑椤.吘?,人類和黑猩猩也僅有1.2%的遺傳編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