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2019-05-17
2019-05-14
2019-04-24
2019-04-24
更新時間:2018-12-17 15:14: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20
2019-05-17
2019-05-14
2019-04-24
2019-04-24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培塑勇扛在肩的擔當精神。淤地的時候,在抽水泵出水口鏟土是最苦的差事,總書記主動去水溝旁鏟土。打夯、搬石頭,這些苦活重活他都搶著干,在他的帶動下,鄉親們拿出了沖天干勁,終于把這個壩打成了。從不“撒奸兒”,梁家河的鄉親們這樣評價總書記。作為組工干部,要在崗位上有所作為,就必須從實際出發,敢于較真碰硬,敢于直面困難和問題,真正把責任扛在肩上,把工作干在實處。
《梁家河》心得體會
時代至新 初心依舊
2015年2月13日,習近平總書記回梁家河村看望鄉親們時,動情地說:“我人生第一步所學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這是有大學問的地方?!薄皬哪菚r起就下定決心,今后有條件有機會,要做一些為百姓辦好事的工作?!睍r代至新、初心依舊,通過對紀實文學作品《梁家河》的學習,我為總書記43年始終心系梁家河、情牽鄉親們的真摯初心所感動。
(一)經受苦難錘煉,鑄就為民初心。1969年1月,年僅15歲的習近平來到延安的一個小山村――梁家河。在這里,他度過了七年知青歲月,錘煉了頑強意志品質,鑄就了為民造福初心。從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條件天壤之別,但習近平最終經受住了考驗,他過了跳蚤關、飲食關、勞動關、思想關,真正扎根在了這個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艱苦歲月里,勞動強度很高,一天下來體力消耗大,身體十分疲憊,又經常餓肚子,但他從來沒有放棄讀書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間隙看書,晚上點著煤油燈看到深夜,博覽群書,一物不知,深以為恥,反復研讀《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馬列經典,表現出對知識的強烈渴求和對馬克思主義真理的不懈追求。由于父親蒙冤落難,別人做事從“零”開始,習近平卻要從“負數”開始,入團、入黨申請一次次得不到批準,但他仍以堅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遞上去,先后寫了8次入團申請、10次入黨申請,終于被組織批準入團、入黨,后來還被推選為大隊黨支部書記。習近平總書記在英國訪問時,回憶起梁家河時說:“年輕的我,在當年陜北貧瘠的黃土地上,不斷思考著‘生存還是毀滅’的問題,最后我立下為祖國、為人民奉獻自己的信念?!毙聲r代,這種矢志不渝的信念,仍然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也是經受住各種考驗的精神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