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更新時間:2019-04-17作者:王華老師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高考被稱為“人生大考”,還沒高考就被爸爸媽媽、親朋好友、各路的七大姑八大姨“警告”,“高考可就這么一次,以后過什么樣的生活,就看這次你能考上什么學校了!以后做什么,也就看這次報考什么專業了!”
因此,考生也滿是壓力的認真考慮將來畢業后的就業和長遠發展問題,大學應該選個什么專業?什么專業好?什么學校好?
其實,高校和專業本來是沒有好與不好之分的。高考考生之所以要對專業作評價,主要是針對兩方面的標準而言的。
一方面,看一個專業的畢業生將來就業或者繼續深造是不是有優勢;另一方面,看一個專業是不是與考生自己的興趣愛好、性向特長等心理因素和其他條件相適應。
值得注意的是,不要輕易地認為當前的“熱門專業”將來就一定有好的就業出路,應該從全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背景出發,考慮可能的人才市場變化。在對人才市場總體形勢作出預測的同時,也可結合考生自己及家庭的擇業求職能力。
面對院校選擇,如何平衡各方的意見?最好的方式就是處理好考生意愿和實際情況之間的關系、考生意見與家長意見的關系,盡可能根據孩子的興趣愛好與發展潛質來選擇專業,適當兼顧專業的社會需求、家庭與院校的熟悉程度等因素。
那么,考生和家長在志愿填報中,普遍存在哪些誤區?怎么解決?
一、只知道追隨“熱門”
有的考生和家長很關心專業的熱門和冷門,認為“熱門”專業將來回報率高,就業前景和收入應該很豐厚,所以都往“熱門”專業去擠。比如金融學、經濟類專業等,結果導致專業“扎堆現象十分嚴重。而有的專業比較“冷門”,大家就都認為以后的社會需求不大,考生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所以就避而遠之。
其實,選擇什么專業,關鍵在于是否適合。不管是什么類別的專業,適合考生的就是理想專業。所以,建議考生選擇專業一定不要盲目。
比如:山東理科考生A同學,初高中數學成績一直比較突出,考生本身也喜歡數學,英語、化學緊隨其后。邏輯思維比較嚴謹,有鉆研的精神。通過高考志愿通卡評測測出考生適合報考財政學、稅務、金融學等專業。因此,考生可以據此為參考,根據報考指導老師的建議,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