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更新時間:2019-04-22作者:李天揚老師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日前,教育部正式對外發布《2023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根據統計,2023年普通高校共新增備案本科專業1831個、新增審批本科專業241個、調整學位授予門類或修業年限專業40個、撤銷本科專業416個。
這份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結果一經公布,即引發廣泛關注。其中受關注較多的除了新增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專業外,還包括撤銷專業的情況。
撤銷專業其實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但是一下子要撤銷416個專業,數量上創下歷史之最。要知道在四年前撤銷的專業也只是四分之一,全年僅有100多個。
有關專家分析,本科專業的停招、撤銷甚至增設,也與高等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有關系。一些熱門專業有可能會過剩,而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會對一些新興專業產生需求,這就要求高校隨時對專業建設發展進行動態的調整。
近十年高校撤銷數量靠前的專業
近十年(2009-2018)教育部公布的撤銷專業顯示,2014年以前,高校撤銷專業并不多,基本都在100個以下,而從2015年開始,高校撤銷數量大幅上升,近四年撤銷專業數量分別為2015年(118)、2016年(149)、2017年(241)、2023年(416)。
2009年到2023年,高校撤銷專業數量在5個以上的名單(含5個),發現近十年,高校申請撤銷的專業比較分散,門類繁多,其中撤銷最多的是服裝與服飾設計相關專業。
據統計,十年內被撤銷最多的專業分別是:服裝與服飾設計(39個)、信息與計算科學(35個)、會計學(30個)、公共事業管理(28個)和教育技術學(27個)。
高校撤銷專業的原因很多,主要分為三類:一是招生階段困難,學生湊不齊一個班;二是學科教學目標重合,主要是與其他專業界限模糊導致定位重合,不利于管理;三是就業前景堪憂,與社會發展需要不匹配,功利性強缺乏長遠規劃,導致學生畢業后就業慘淡。
高等教育外延式擴張的“后遺癥”
大學濫設專業的現象,多年來一直為人所詬病。自高校擴招以來,為迅速擴大辦學規模,實現“專科升本科”“學院改大學”,很多高校忽視自身情況,盲目追蹤所謂的“熱點”,開設新專業。
然而由于師資、辦學條件等方面的限制,培養出的畢業生專業素質不過硬,數量卻遠超過市場需求,大批畢業生無法在本專業就業。
據權威部門統計,2017屆大學畢業生選擇與專業無關工作的主要原因是“專業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職業期待”,其次是“迫于現實先就業再擇業”。其中,有11%的本科生及12%的高職高專生不從事專業相關工作是因為達不到專業相關工作的要求。
特別是一些看似時髦、熱門的學科背后,其實用性和市場需求如何?對于那些被“美化”和“包裝”過而申請下來的專業,或是因為后來管理不善、教師不安心教學等,致使專業辦學水平持續低下的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