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更新時間:2019-03-08作者:李一老師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志愿填報中,考生是未來接受四年大學專業培養和將到某些行業從事各種工作的主體。每名考生都有不同的特質、不同的性格特征、不同的興趣點,每個專業也有不同的培養方式、主干課程和就業方向……只有將兩者聯系起來,才是最佳的選擇。
自我認知與專業選擇
在接受考生、家長咨詢的時候,他們的問題看似直達目的,“我考了600分,報哪個專業比較好?”。然而這種問題卻是“無效”的,因為其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如果說有答案,也只能是說根據過往經驗(至少以往幾年)這個分數能考上哪所學校的哪個專業。在專業選擇時,考生和家長無外乎采取以下兩種方式。一種是首選目標院校,根據自己的分數去“卡”該校最低錄取分數線,分數能上哪所學校就報哪個,專業選擇放在第二位;一種是專業選擇放在第一位,根據高校的重點學科、特色專業去選,哪些是重點學科下覆蓋的專業、哪些是學校的特色專業就報哪個。與前一種方式比,后一種方式需要對目標高校和目標專業做較為深入了解。因教育背景和程度的限制,家長基本上幫不上忙完全由學生自己選擇確定的情形也不在少數,這些考生當然也主要采取上述兩種方式,但他們了解高校和專業的途徑要單一一些,最多的可能還是來自高中老師和學兄學姐的心口相傳,盡管網絡已無處不在;也有考生干脆不做任何功課,憑“名稱”去選,哪個專業名字看起來高級,就選哪個,當然這種情形現在越來越少了。
目前越來越多的考生和家長對目標高校和目標專業的了解比以往更深入,但要找到適合自己的專業,僅把專業了解清楚了還不夠。俗話說:知已知彼,才能百戰不殆。在專業選擇中也是一樣,僅認識了專業,只能算是知彼,對自我了解和認知的“知己”同樣重要。但從實際來看,高中的培養方式與大學專業的培養差異較大,而且目前也缺乏行之有效的判斷標準,中國式獨生子女的獨特家庭教育方式——家長包辦一切、孩子只管學習考試使考生很難對自己進行準確認知定位和客觀分析,不知興趣和特長在哪兒。而統一高考、一考定終身的現實也確實逼迫考生必須埋首苦讀,多考幾分以便有更多更大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