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更新時間:2019-03-08作者:王華老師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2024-03-20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上海交通大學學生小李說,當初并沒有特別喜好的專業,只能什么熱門就填什么。進了大學之后,他才發現自己的特長所在,于是便輔修了“二專”。“就業不一定和專業掛鉤,所以不必沮喪。”不過小李承認因此多走了彎路。
提前了解興趣傾向
“目前多數高校和高中隔了一堵‘墻’,往往到了招生時節才出馬接待準大學生。”華東師范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唐安國教授說,考生與家長掌握信息少,跟風比較嚴重。其實,在高一、高二階段就可以由高校專家舉辦相關講座,幫助學生認識自己。
唐安國說,學生的文理興趣普遍在初中就已經形成。平時做一些專業的興趣愛好測試,盡早發現自己特長,也能避免盲目選專業,從根本上杜絕進入大學后“消極怠工”。即便是遇到錄取專業與興趣不符,大學生通過轉系、二專等“立交橋”,也能接近自己的理想職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