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09
2019-02-21
2018-12-17
2018-12-17
2018-12-17
更新時間:2018-12-17作者:李一老師
2019-05-09
2019-02-21
2018-12-17
2018-12-17
2018-12-17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yǎng)有益于孩子終身發(fā)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jīng)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shù)學、英語、百科五大內(nèi)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江蘇可以說是高考改革的先行者,排頭兵,這幾年江蘇一直實行6選2模式,即3門必考科目語數(shù)外,再在6門科目理化生政史地中任選2門參加考試,這兩門課不計入總分,以等級呈現(xiàn)。各科分值設定為:語文160分,數(shù)學160分,外語120分,共440分。語文、數(shù)學分別另設附加題40分。高考總分480分。而從去年開始江蘇已經(jīng)制定了新的方案即改變現(xiàn)行的6選2,調(diào)整為6選3,并且要將選考的3門科目按照等級折算成分數(shù)計入總分,為什么要改變呢?
先看看江蘇的6選2,2是指從6門課中任選2門,其中一門為大學要求的必考科目,這種改革的力度不能說不大,而同時不計入總分,只是等級,那么在錄取上,實際就是語數(shù)外3課的較量,因為等級本身就縮小了評價的差距,等級最多分為5級,總分120分,五級劃分,每級約就是20分差距。一個學生要在選考科目上分出高下,實在不容易,因為20分付出的努力會很大。所以,選考的科目不會起到?jīng)Q定作用。
既然這樣,江蘇為什么還要這樣做呢?一個比較站得住腳的說法,就是減負,減輕學生的課業(yè)負擔,但實際上,我們可以預想,不能,只要是分數(shù)錄取,爭取考分是每個學生首先考慮的問題,既然選考科目意義不大,那就集中精力學習語數(shù)外,學生并沒有多出空閑時間,從事其他的社會實踐活動,我們的設想只是一廂情愿。
同時出現(xiàn)的一個問題是,學生在6門課中選考2門,顯然知識窄化,我們期望的讓理科生有文科素養(yǎng)和讓文科生有理性思維同樣不會出現(xiàn)。有人會說,學業(yè)水平考試正是解決了學生知識窄化的問題,但學業(yè)水平考試往往是一過關(guān)即被放棄不學不用,能牽制學生的并不多。在我們希望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時候,又由于我們功利的思想,不考基本等于學生不學。
江蘇這種變化也是認識到6選2的不足,一是2門課太少,不足以反映學生的學習品質(zhì)、思維狀態(tài)和學習能力。二是選考科目不計分,以等級呈現(xiàn)。實際上弱化了選考科目,不足以引起學生重視。3門科目的總分太低,和全國各地的成績不好比較,當然,因為錄取是一個省一個單元,所以在省內(nèi)感覺不明顯,但一個學生在錄取時,在填報志愿時就會感覺到志愿不好填報,因為總分越少,分數(shù)差距越小,越難以確定自己的位置,1分段學生數(shù)量會更多,雖然有另外2門的等級區(qū)別,但我們看到,大多數(shù)學生是bb。2門課不論怎么講,知識還是有缺陷的,不論選一科物理、歷史還是選一科物理、化學,都顯得不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