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更新時間:2019-04-11作者:李天揚老師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孩子從小學或者初中就開始拼競賽,高一就開始"啃"大學課本了,投入了很多的時間和努力才得了學科競賽省級二等獎、三等獎,現在突然被自主招生"拋棄",難免挫傷他們的積極性。”有家長說,政策突然收緊,沒有過渡期,對孩子來說有點不公平。
“倘若把競賽的精力都投入到平時學習中,豈止能提個20分!”一些家長心有不甘,擔心千辛萬苦換回的學科競賽省級二等獎、三等獎就此“爛”在手里毫無用處。
對此,葉軍給出了建議:“對于這些拿到學科競賽省級二等獎、三等獎的考生,只要高校招生簡章中沒有明確表示只要奧賽國獎或省一等獎的,報名條件中有"學科特長突出""有創新潛質"等兜底條款的,都可以去試一試。”在他看來,這些學生能在學科競賽中獲獎,能力毋庸置疑,可以把握優勢,嘗試“三位一體”招生。
而在杭州高級中學校長蔡小雄看來,對于那些真正有特長的學生,自主招生、“三位一體”招生這些通道并沒有關閉,浙江的新高考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途徑,“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變化,實際上是提高了高考裸分的含金量,可以讓大部分學生安心地參加高考。”
王女士的兒子小袁在杭州學軍中學讀高一。前不久,小袁剛參加完省生物、地理兩門學科的競賽初試。王女士直言:孩子能進復賽就繼續,如果進不了就準備退出,畢竟要先保證高考成績。“正走在競賽這條路上的學生和家長需要好好權衡一下,是否還要繼續下去,這樣的付出究竟值不值得?”
“競賽依然可以參加,但主要是憑興趣,而不是非常功利地和升學掛鉤,要在學科競賽和高考中尋找一個平衡點。”蔡小雄說,今年自主招生政策的調整,對學生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可以讓學生理性面對高校選拔,靜心學習。
“人之才器,各有分限,大小異宜,不可逾量。”葉軍說,當前,家長需要做的事情反而簡單起來了——在學科特長和綜合成績上進行合理規劃。
“成績是綜合評價的基礎,高考總分達到650分以上的學生,在學有余力的情況下,可以合理參加自招名錄里列舉的競賽,如果沒有成果,立刻停止,不然得不償失。”葉軍說,未來,文理不分科、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教育必然成為趨勢。家長要從小培養孩子的創新思維,讓他們始終保有對知識的渴望,這樣等到他要參加高考時,綜合實力必然不會差,也必然能獲得更多高校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