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更新時間:2019-04-01作者:王華老師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更早之前,2014年中國人民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暫停自主招生一年,這也被指跟招生腐敗有關——2014年,該校招生就業處原處長蔡榮生就因涉嫌受賄罪被批捕。還有媒體報道,近些年來,部分培訓機構表面打著“高考規劃、咨詢服務”的旗號,背地里卻明目張膽聲稱“花錢可買論文搞獎項”,承諾“初審包過”,致使自主招生淪為其謀取利益的工具。
“自主”變成了暗箱操作的培養皿,加上會擴大城鄉和區域教育差距,輿論對自主招生的態度也在轉向。問題叢生之下,自主招生改革逐漸到了箭在弦上的地步。
自2014年起,教育部就貫徹《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采取了一系列強有力措施規范高校自主招生,包括重點強化自主招生工作的11個“不得”工作禁令,建立高校領導干部子女報考本校的回避制度、違規評委黑名單通報機制、禁止內設學院及教職工組織或參與相關應試輔導培訓等制度,并加強自主招生命題、將學校考核安排在國家教育考試標準化考點、考核過程全程錄音錄像等,要求高校嚴格落實自主招生信息十公開等。
2017年,教育部又印發《關于嚴格高校自主招生資格審查和考核工作的通知》,從報名條件、材料審查、學校考核、監督制約、懲處造假等5個方面提出“五嚴格”,并在自主招生歷史上首次提出“對查實提供虛假申請材料的考生,取消其高考相應資格”。
今年1月初,教育部又發布了《關于做好2023年高校自主招生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十嚴格”要求,從招生政策、招生程序和監督管理等方面嚴加規范,其中要求高校要嚴格報名資格條件,不得簡單以論文、專利、中介機構舉辦的競賽(活動)等作為報考條件和初審通過依據。這被稱為是自主招生史上最嚴格的規定。
在此情勢下,自主招生收緊,將權威性高、公信力強的學科競賽作為“標配”,對單科成績、論文、文科類競賽獎項等昔日自主招生“敲門磚”較少提及,還有優惠政策更加嚴格,都是秉持問題導向,也順延了此前的“從嚴”態勢。可以預見,這會契合很多人對招錄公平的預期。
考慮到新高考改革已經來臨,“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十二字方針,讓高校招生已不再是僅憑一次高考成績,而是“兩依據,一參考”(依據統一高考成績、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信息),自主招生的收緊,不意味著綜合評價體系在萎縮——畢竟,作為高招主要通道的高考,已經在揉合更多的“綜合評價”成分,自主招生的價值也因此遞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