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更新時間:2019-05-17 13:46:00作者:李一老師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這讓筆者突然想起幾年報道的,清華大學博士研究生蕭楊畢業到中學任教,其導師痛心疾首公開“大罵”沒出息。
北大清華的高材生,乃“天之驕子”,手捧博士的金飯碗,卻到中學討一杯羹,難免讓很多人大跌眼鏡。蕭揚導師的失落感,可以理解。誰不想自己教出來的弟子前程似錦,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呢?然而時隔幾年,“天之驕子”屈尊降貴到中學任教已經成為主流趨勢,那又會有多少導師依然感到痛心疾首、恨鐵不成鋼呢?
中學吸引力何在?
為了順應名校高材生選擇中學任教這一新傾向,2017年,清華大學學生職業發展指導中心專門舉辦了2018屆畢業生全國部分重點高中就業洽談會。據悉,目前全國僅有33所高中受邀,其中北京的高中占了近一半,其他的則是各地的“牛校”,包括衡水第一中學、武漢外國語學校、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西安交通大學附屬中學等。
而這次洽談會也成為各高中比拼待遇的“競技場”。有些學校甚至開出年薪近20萬的待遇,而在北京這類城市,名校高材生入職中學還能解決北京戶籍以及未來子女的入學問題,這在有些時候比高工資更具吸引力。
據深圳一所公立高中的老師透露,“相比于其他一些職業,深圳的老師收入還是算高的,剛畢業的稅后也大概有20多萬。”
名校高材生進中學任教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在我們現代社會的教育下,高等教育研究生培養規模已經相當大,博士再不像以前那樣是社會的稀缺資源,科研院所已不可能全部吸收如此多的博士,這種人才培養規模的變化,客觀上為中學批量引進博士創造了條件。
其次,基礎教育工作和科學研究同樣重要。習近平同志年輕時寫過一首詩,其中有一句:平凡小事出英雄。與大學相比,中學尤其是高中階段,更是學生學習方法訓練和養成的關鍵時期,需要好教師來示范和引領。現在的孩子相比過去的學生,接受教育的起點都非常高,因此中學的師資配置也已經到了需要改朝換代的時候。教
2023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了《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這份專門面向教師隊伍建設的里程碑式的文件強調,興國必先強師。教師承擔著傳播知識、傳播思想、傳播真理的歷史使命,肩負著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時代重任,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