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9-05-13 14:39:00作者:王華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你知道,為什么是“男左女右”而不是“男右女左么”??
在生活中,我們大家都知道要“男左女右”。比如醫生把脈,命士看相、戴婚戒手表,都已經約定俗成“男左女右”。那么你知道這個習俗是怎么來的么,從什么時候開始達成共識的呢?
據傳說,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去世之后,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為星辰、四極五岳、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五運歷年紀》中認為:中華民族的日月二神是盤古氏雙眼所化,日神是盤古氏的左眼說話,即伏羲;月神是盤古氏的右眼所化,即女蝸。民間傳說的“男左女右”習俗,就是由此而來。
除此之外,“男左女右”還與古人的哲學觀關心緊密。中國的古代哲學認為,宇宙中物質和人事的兩大對立面就是“陰陽”。自然界的事物有大小、長短、上下、左右等。古人將其歸類為大、長、左為陽,小、短、下、右為陰。陽者為剛強,陰著為柔弱。男子性剛強,屬陽于左;女子性溫柔,屬陰于右。中醫診脈,男子取氣分脈于左手,女子取血脈于右手;小兒患病觀察手紋,也取“男左女右”。
這種區分在中國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就已經有了。當然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則是另一個問題了。
【圖片來自網絡,文章由校園資訊網整理,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