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9-04-16 17:06: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身高與健康之間的關聯現在仍然可見。遠的不說,我們就以鄰邦朝鮮和韓國為例。韓國在聯合國人類發展指數(HDI,一個衡量人的壽命、收入和教育的指標)的195個國家中排名第15位,朝鮮成年男性的身高比韓國同齡男性的身高普遍矮3到8厘米,在HDI排名中排第188位。
身高與營養也有密切的關系,尤其是在兒童階段影響更大,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營養不良,在成人階段,他們很難長到潛在的最大高度。從1950年到2010年60年間,日本人的平均身高增長了12厘米,其中男性的平均身高達到170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達到了160厘米。這與日本政府在二戰以后為學生增加營養餐有關。二戰之后,日本勵精圖治,經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綜合國力得到提升。日本政府開始關注國人的身高,政府給正在長身高的孩子提供充足的營養,讓他們在學校免費喝牛奶。此外,政府對于日本孩子的身體素質同樣重視,開展中小學體育活動。在學校里給孩子們充足的鍛煉時間和營養補給,這些政策為日本人身體條件的改變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人類身高已達到頂峰
有研究表明,人類或許已經到達了身高最高極限,也就是說,人類身高似乎出現了一個平坦期。法國巴黎笛卡爾大學的讓·弗朗索瓦·圖桑教授領導了一支跨學科團隊,他們回顧了橫跨120年的160項研究,考察了人類的壽命、體能、身高隨時間發生的變化趨勢,結果發現:在整個20世紀,人類的壽命、體能、身高均穩步增長;但大約從1980年起,這3項指標趨于穩定,30多年來沒怎么發生變化。盡管營養在加強、醫學、科學在不斷進步,但人類的壽命、體能、身高卻不再增長了。這意味著,現代社會已使人類物種發展到了極限。
另一項研究表明,日本人身高已經達到了頂峰,不會再長高。研究羅列了近十多年17歲日本青年男性身高變化趨勢,發現其變化很小(1998年170.9厘米,2011年170.7厘米);并認為目前日本環境因素(營養、生活方式等)已經達到比較好的狀態,因此能影響身高的外界因素已經不復存在。再比如,20世紀中葉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人的身高超出其他發達國家。如今,美國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76厘米,女性的平均身高為163厘米,遠遠落后于荷蘭。目前美國人的平均身高與20世紀70年代末甚至60年代末幾乎沒有什么區別。
人類身高為何不會永遠上長
我們以堅硬的巖石為例:一座花崗巖構成的山能夠無限增高嗎?計算表明,在地球上,山的臨界高度是11千米,如果超過此極限就難以“穩如泰山”了。巨大的剪應力會突破巖石的強度極限,導致山體的沉陷和崩塌。事實上,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瑪峰只有不到9千米高。
如果把跳蚤原模原樣放大10倍,它們將無法跳上大樹;燕子如果增大10倍,將再不能翔舞自如;老鼠如果增大10倍,從高樓上跌下來便不會安然無恙。假如真有童話中身高數丈、力大無窮的巨人,我們姑且算他們比普通人高大10倍吧,其體重將達到80噸,即正常人的1000倍,而骨骼的截面積卻只能增加100倍。于是這些可憐的巨人便會被自身體重壓得舉步維艱,甚至筋斷骨折,哪里還談得上去拔山舉鼎,力掃千軍呢?
看看現實生活中的“巨人”步履蹣跚、行動遲緩的樣子,便會明白高大的體態足以使人類的靈活機敏大打折扣。皮膚面積不能和體重按同樣比例增長,自然帶來了熱量散發的困難,這便是軀體龐大者特別怕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