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8-12-30 12:03: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國家假日辦通知,今年元旦放假三天。前不久,各機構內部發文,不許過 “洋節”,那時正值圣誕節前,似乎是針對此節的。記得有網友說,中國人不許過洋節但為什么又重視“元旦”呢?
首先要清楚“元旦”是不是“節”?一般來說,元旦,是新的一年開始,不管你我過不過,時間不會停止向前走的腳步。一年結束了新的一年開始了。在這辭舊迎新的時刻,人們有許多感慨,對舊時光的依戀和不舍,對未來的寄托和希望。四季輪回,此消彼長,生命在延續,生活在繼續,新生的充滿活力,老的卻日漸蒼老。
所以,元旦,是時間和生命,生活的節點,不是紀念性質的節日,不分民族,不分文化,不分信仰,不過也得慢慢過,過也得好好過。
其次,元旦,是歷法,不是為紀念某事某人而人為確定的,嚴格來說,元旦不是節日。如果硬要說是節日也全人類的共同的。
再次,中國原先的“元旦”不是現在的“元旦”。時間要按農歷計算,即農歷新年的第一天,即正月初一。
現在我國的“元旦”是陽歷一月一日,這是按“公元”計日的。
我國為什么要遵照“公元”同是又有自己的農歷呢?
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五四”運動是上世紀初在中國掀起的兩次反封建,提倡“科學、民主、自由”的革命主題的革命運動,這次運動得到了被長期壓迫的民眾的積極響應,其中,重要的一個革命主題就是就是向西方學習,同世界接軌,所以,采用了“公元”紀年這一計時方案。但是,中國的舊歷,即所謂的“農歷”仍被沿用。
這是為什么呢?
中國是傳統的農業大國,農事活動是國人的主要的活動之一,靠天吃飯,就得遵循太陽運行的軌跡,也就是農事活動得雖四季的運轉準確施策。中國的“歷法”,由來已久,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有發現,比如“日晷”定太陽的直射角度,根據直射角度判斷、預測季節的更替和轉換。這一偉大發現,現在被國際教科文組織列入“非遺”名目。
但是世界計時計日,絕大數人只遵循公歷。在我國確實兩“歷”并行,且,并行不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