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更新時間:2018-12-29 16:44:00作者:王新老師
2019-05-19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2019-05-13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春節的傳統習俗有哪些
年前習俗
忙年
臘月廿三/廿四
掃塵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舊布新為活動主題,掃塵是年節除舊布新習俗之一。民諺稱“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子”。年尾廿三/廿四便正式地開始做迎接過年的準備。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北方稱“掃房”,南方叫“掃屋”。在春節前掃塵,是中國人民素有的傳統習慣。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每逢春節來臨,家家戶戶都要打掃環境,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
史料:據典籍記載,先秦時期就有了年終掃除的習慣。 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 統統掃出門?!肚寮武洝肪硎涊d:“臘將殘,擇憲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蛴性诙?、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塵埃’”。 臘月二十四“掃房”,對庭院內外進行徹底的大清理。
祭灶
農歷十二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祭灶,是日入夜后要把灶臺刷干凈,把舊的灶君取下燒掉,除至夕日晨早把新像貼上,一送一迎,都要擺置酒肉、糖果、甘蔗、米果等,燒香、點燭、放紙炮。祭灶這一民俗活動可追溯到先秦時期,但在最開始的時候祭灶的日子并不是在小年日。鄭玄注《禮記·記法》說:“(灶神)居人間,司察小過,作譴告者也。”傳說從臘月二十三,一直到除夕,這幾天都是灶神回宮的日子。除夕當天,則要重新請灶神下降,百姓都會先貼上灶王爺的神像然后再開始準備除夕的年夜飯。據我國晉代名人周處所作的地方風物志《風土記》記載:“臘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謂灶神翌日上天,白一歲事,故先一日祀之?!?nbsp;
《釋名》:“灶。造也,創食物也?!痹钌竦穆氊熅褪菆陶圃罨穑芾盹嬍?,后來擴大為考察人間善惡,以降福禍。所以,百姓對灶神是極其敬畏愛戴的。民間祭灶,源于古人拜火習俗,祭灶在中國民間有幾千年歷史了,從文化傳承層面上說,無論出于何種心理,灶神信仰是中國百姓對“衣食有余”平民夢想追求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