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知識點思維導圖總結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9
更新時間:2024-01-10 15:14:13作者:
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知識點思維導圖總結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9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出塞》原文
【宋】王安石
涿州沙上飲盤桓,看舞春風小契丹。
塞雨巧催燕淚落,蒙蒙吹濕漢衣冠。
解析:
這首詩前兩句寫進入遼國境內涿州地方,宴飲和歌舞,都只能在沙灘上舉行。透示出地方的荒涼。作者作為使臣受到遼方酒食、歌舞招待,但他的心里很不平靜。涿州一帶及其以北地區原為宋疆土,現在卻成了遼境。他看到當地的百姓,百姓看到他這宋朝使臣,真是百感交集。
后兩句詩寫的就是這種場景:邊塞正好下起雨來,百姓看到作為宋朝使臣的作者都哭了起來,好像是雨水把淚水催落下來一樣;這蒙蒙細雨和著淚水把作者的衣衫也打濕了。燕地漢人看到宋使來臨,頓然憶及故國,不禁傷心淚下,而這時恰好天降細雨,“蒙蒙吹濕漢衣冠”,是淚是雨,渾然莫辨。悲痛之情,充滿字里行間。
詩中真實地表達了北方人民對宋朝深沉的思念眷懷之情,也反映了作者對北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滿腔悲憤。詩中巧寫塞雨,把雨水和淚水、景物和情感交融在一起,這種新穎巧妙的構思,不僅是特殊環境下的需要,而且更感人肺腑,具有很強的藝術力量。
全詩以悲歡作對比,以“巧催”二字為肯繁,用意深曲。遼方歌舞歡宴,而北方(舊燕云十六州地區)的漢族百姓則熱淚盈眶,表現出對宋朝深深的思念。詩含蓄而巧妙地以“燕淚落”“吹濕漢衣冠”寄寓深沉的感慨,寫出了漢使與沒遼漢族父老間不言而喻的情感交流與深切共鳴。意境十分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