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知識點思維導圖總結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9
更新時間:2024-01-10 15:25:45作者:
四年級下冊《短詩三首(繁星七一,繁星一三一,繁星一五九)》知識點思維導圖總結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2-21
2024-01-29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原文
新學年開始了,修身課上,沈陽東關模范學校的魏校長向學生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你們為什么而讀書?”
“為家父而讀書。”
“為明理而讀書。”
“為光耀門楣而讀書。”有人干脆這樣回答。
有位同學一直默默地坐在那里,若有所思。魏校長注意到了,他打手勢讓大家安靜下來,點名讓那位同學回答。那位同學站了起來,清晰而堅定地回答道: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為之一振!他怎么也沒想到,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負和胸懷!他睜大眼睛又追問了一句:“你再說一遍,為什么而讀書?”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魏校長聽了,高興地連聲贊嘆:“好哇!為中華之崛起,有志者當效此生!”
這位同學是誰呢?他就是周恩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第一任總理。
周恩來出生于1898年。十二歲那年,他離開家鄉江蘇淮安,隨回家探親的伯父來到了東北沈陽。一到沈陽,伯父就告訴他,沈陽有些地方是外國人的租界,不要隨便去玩,有事也要繞著走,免得惹出麻煩沒有地方說理。
少年周恩來疑惑不解,問道:“那不是我們中國的地方嗎?為什么不能去呢?”
“中華不振哪!”伯父嘆了口氣,沒有再說什么。
十二歲的周恩來當然不能完全明白伯父的話,但是“中華不振”四個字和伯父沉郁的表情卻讓他難以忘懷。
一個星期天,周恩來背著伯父約了一個同學進了租界。這一帶果真和別處大不相同:街道上熱鬧非凡,往來的大多是黃頭發、白皮膚、大鼻子的外國人。
正當周恩來和同學左顧右盼時,忽然發現巡警局門前圍著一群人。他們湊了過去,只見人群中有個女人正在哭訴著什么。一問才知道,這個女人的親人被洋人的汽車軋死了,她原本指望巡警局給她撐腰,懲處這個洋人,誰知中國巡警不但不懲處肇事的洋人,反而訓斥她。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但這是在外國人的租界里,誰又敢怎么樣呢?大家只能勸慰這個不幸的女人。
此時的周恩來才真正體會到“中華不振”這四個字的心沉重分量。怎么把祖國和人民從苦難和屈辱中拯救出來呢?這個問題像一團烈火一直燃燒在周恩來心中。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提出為什么而讀書這個問題時,就有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響亮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