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更新時間:2019-04-11作者:李天揚老師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2024-03-25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近日,全國90所具有自主招生資格的高校近日陸續公布招生簡章。與往年相比,各高校均按照教育部要求在校考中增設了體育科目測試,但記者調查發現,各校體育測試的內容大有不同,身高、體重、肺活量以及立定跳遠、坐位體前屈等較輕松的項目頻頻入選,難度較大的800米/1000米跑則只有寥寥數所學校敢于問津。不僅如此,各校對體測結果的使用也不一,除清華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廈門大學(分數線,專業設置)采取給體測優秀者額外再降分的做法外,有部分高校明確表示對體測未達標的學生“一票否決”,但多數學校僅含糊表示將體測結果作為錄取參考。
自主招生之所以測體育,目的就是希望家長和學生重視體育,從而積極地鍛煉身體,提高身體素質。然而,不少高校把體育招生測試搞成了體檢,本該嚴肅的考試,卻被人為地降低難度;本該充分發揮指揮棒的作用,熟料被一些高校自我放棄。由此,造成的結果是,教育主管部門出臺的政策的初衷被大打折扣。
從高校的角度來看,由于是第一次體測,測什么、怎么測都需要自己拿主意、想辦法,場地、安全等都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尤其是安全因素,讓組織者心存忌憚。畢竟,體育并未列入高考考試科目,高中生怎么上體育,高校恐怕對此心知肚明,出于對高中體育的不信任,把體測變成體檢也就順理成章。說到底,畏難情緒、不敢擔當是主要原因。
從教育部門的角度來看,出臺相應政策的初衷,不可謂不好,可是由于沒有細化的指導意見,執行起來千差萬別,最終成為形式。對此,教育部門似乎要承擔一定責任,但是既然是自主招生,高校理應擁有更大權力,理應充分發揮體測的指揮棒作用,否則,何談自主招生。慎重固然有道理,但沒有發揮指揮棒的作用,更令人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