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更新時間:2024-01-02 14:46:42作者: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2024-01-02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杭州二年級學生小齊聰明開朗,但一直有個困擾,看書看不了多久就覺得累。媽媽帶小齊去查視力,發現沒有近視。又做了一系列眼科方面的檢查后,發現是孩子的融合視功能出了問題。媽媽想起孩子小時候經常摔跤,對高低遠近把握不好的現象,原來都是融合視、立體視存在問題。
生活中,兒童讀寫障礙還挺常見的,他們智力正常、視力聽力也正常,但在處理語音信息或視覺影像時出現困難,比如寫字慢,記不住,不是錯字就是漏字,無論怎么教,好像都沒有改善。我同事前陣子就為了類似的問題著急,她孩子上小學二年級,寫字的時候經常“反著寫”,怎么教都改不過來。幸好碰到一位老師提醒她,寫字出現鏡像問題,有可能是辨別視覺空間位置的能力不夠,或者視覺運動協調控制能力不夠。知道問題,才有可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同事不再焦慮,專心陪伴孩子做相關訓練。
小齊媽媽就聽說,文本上的字放大,對讀寫障礙的孩子很有好處,也可以給孩子申請大字版教材、練習冊。對此,小齊所在的學校熱情幫忙,已經向教材訂購中心提前預訂了下學期的大字版教材。小齊老師還說,接下來學校印發的一些學習資料,都會特別給小齊做一份“大字版”。
小齊是幸運的。一方面,家長的認知在提高,當初小齊哥哥也是類似情況,可那時不懂,總是責備孩子,還影響到親子關系。另一方面,社會對兒童閱讀障礙的研究也在增長。
長期致力于學習障礙研究的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張微估算過,我國大約有10%的學齡兒童存在不同程度的閱讀障礙。在過去,這些孩子可能會被認為是懶惰、粗心或愚笨,在無法克服的困難和持續不斷的指責中,失去學習的興趣,甚至成為籠罩一生的夢魘。
小齊的故事背后,正是科學研究與教育實踐的結合。教育政策的完善,讓有特殊閱讀需求的孩子已經被看到、正在被滿足。這個案例也是家校共育、積極合作的典型。不少網友為這樣的學校、這樣的老師點贊,的確,教育不只是智力問題,良好的家校互動其實可以解決不少困擾學生和家長的問題。孩子出現了學習困難,尋找原因、一起解決問題很重要。家長和學校之間,需要的是有效溝通和明確的責任分工,如此,孩子才能在學習之旅中不孤單。
當然,關于閱讀障礙的研究與應對可能還有漫長的路。期待小齊的幸運能在更多的孩子身上被復制,更多成長道路上遭遇困境的孩子都能得到科學的指引、情感的撫慰和制度的支持。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 馬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