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更新時間:2023-11-28 15:17:36作者:
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2023-12-29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能有一個優異的學習成績,孩子自然也希望自己能夠取得滿意的成績。但是,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后,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有些孩子就會出現厭學的情緒,家長對此也是比較擔心的。那么,對于不想去學校的孩子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青少年厭學不想進學校怎么辦
1、學習要有成就感
很多青少年在學習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獲得過成就感,反而挫敗感體會到不少。要想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其實并不是前三名才擁有的“特權”。沒有人喜歡“輸”,在學習上沒有人喜歡輸的感覺,而所謂不想贏、不想拼,也只是因為在潛意識里,默認自己無法贏,所以還不如坦然些,讓自己看起來是不愿意“贏”。
2、加強孩子動手操作、動腦思考的能力
青少年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沒有了愛好的孩子就不會想嘗試著去探索,發現問題的答案,就會一味地等著別人來公布結果,完全不肯動腦筋,家長可以陪孩子一起勤動手多思考,用行動來帶領孩子。孩子出現了厭學情緒不想進學校的時候不用慌,家長可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是不是有哪些沒有注意到的問題導致的。
3、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
不良的學習環境比如家庭不和、同學不睦、和老師鬧矛盾等等等,這樣的學習環境會嚴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還會影響孩子的價值觀和學習觀,使他們無心學習。所以,首先就必須要改善孩子所處的環境,營造一個重學、樂學的氛圍,消除孩子因學習成績不好簡產生的厭學感覺。
4、引導孩子進行積極溝通
孩子的成績是緩慢降落的過程,因此,家長一定要及時關注青少年的每一次降分,和孩子及時溝通扣分點,如果孩子認為是粗心導致的,家長可以再找一些同類型的題進行檢測,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5、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家長要鼓勵青少年多參加集體活動,多與同學交往;還要教會孩子理解和尊重他人,讓孩子學會傾聽,學會表達贊美和感謝。當孩子與同學發生沖突時,家長要給予正面引導,幫助孩子正確處理沖突等等。
6、適當讓孩子提早體驗一下生活艱辛
當孩子特別堅定告訴家長,我就是不想上學了,你說什么也沒有用,這個時候家長不需要給他講道理了。直接讓孩子打工體驗一下生活的艱苦,然后問問將來想要過什么樣的生活,這樣孩子就會為自己的將來打算,慢慢的也會回到課堂重新開始上課。
青少年厭學不想進學校的原因
1、缺乏對學習的自驅力
學生本身也會因為學習目的不明確,不求上進或學習方法不當,考試遭受失敗、自我價值感也隨之跌落,從而產生厭學心理。厭學產生的內在原因就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遭遇消極情緒體驗,自我認識存在偏差,這個過程中社會、學校、家庭等外部環境的不良影響也起消極的強化推動作用。
2、社會方面
青少年的課余生活本該豐富多彩,但因為沉迷網絡不是抱著手機,就是混跡在游戲機房,認識一些社會青年,沾染了不良習慣,受到了不良的影響,慢慢就對學習沒有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