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20
2019-05-17
2019-05-14
2019-04-24
2019-04-24
更新時間:2018-09-13 01:41:00作者:李一老師
2019-05-20
2019-05-17
2019-05-14
2019-04-24
2019-04-24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鴉片戰爭觀后感(一):
《鴉片戰爭》觀后感
這天看完了《鴉片戰爭》這部優秀的電影,能夠說回顧中國之前的屈辱史讓我倍受感染,思緒也瞬間被打開,。
在這部電影中印象深刻的場景很多,但其中最令我思緒綿綿并且意久彌長的是片中林則徐說:“此刻世界上已經大國林立了,不能再做井底之蛙了。”以及他在被發配到新疆臨行前拜托琦善把一個地球儀交給皇上這兩幕。我們明白,中國古代在清朝之前或是說在鴉片戰爭之前的歷史長河中在世界所有國家中一向都是處于遙遙領先的位置。但可能正是這種長期積累下來的傲慢讓中國變得不可一世。(他確實需要點失敗來警醒下自我了)于是,所謂的天朝,完全籠罩在一片愚昧之中,在無知的閉關鎖國中早已落后于西方的先進禮貌,之前積累的所有優勢瞬間土崩瓦解。而大清國在戰爭來臨前仍還以為自我很了不起,因為無知所以虛妄!在你還在“怡然自得”時,別人可能已經走了很遠。最終兩國兵戎相見時,只能是以卵擊石,失敗妥協也就不可避免。空流幾滴民族英雄的血淚罷了!所以我一向很佩服鄧小平改革開放的創舉,這實在是一個偉大的決定:對內改革,對外開放。偉大的鄧小平已經深深意識到一個國家最核心的東西,并以自我非凡的魄力將之變為現實。改革我那里就不多說了,我想說下開放的問題,開放意味著信息的流通,意味著兩個不一樣的個體之間交流的過程,這透漏出一個我認為最為重要的理念—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我一向把學習
看得十分之重,因為我深知其重要性,每個單獨的個體,不論你是多么多么的優秀,相對于整個大的群體來說絕對只是縹緲。
所以,任何個體,小到個人,大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都需要不斷地進行信息交流,不斷地學習。
鴉片戰爭觀后感(二):
《鴉片戰爭》觀后感
自一八四二年八月,英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以來,中國這個有著大片國土、物產豐富的古老國家成為了西方列強任意分割的“美味蛋糕”。從而使中國成為半殖民半封建的國家,直至新中國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