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3-13 15:20:00作者:王華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很多同學怕寫作文,經常作為此苦惱。究其原因,主要展現于三個方面:有的苦于沒的寫,有的不明白怎樣串成文章,有的擔憂寫的不確切。
所以同學們想提升寫作能力,需要從積累材料與訓練表達這兩方面入手。
古語有云:"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要寫好作文,語言材料與生活領悟的積累是基礎。厚積,便能薄發。同學們累積材料,有以下幾種途徑:
一,閱讀和摘抄
這里的閱讀不僅是指語文課之內的閱讀,也不是語文課本的學習,也包含大量的課外閱讀。僅憑語文課之內的閱讀,是無法符合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50多年前,葉圣陶先生便聲稱:"國文課本為了要供同學試去理解,試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長;太多太長了,不適宜做細琢細摩的研討工夫。但是要養成一種習慣,必須經過反復的歷練。單憑一本語文書,是夠不上說反復的歷練的。所以必須在國文教本以外再看其他的書,越多越好。" 要展開大量的課外閱讀,最先要有閱讀的條件,同學們可于圖書室借書,亦可自己訂課外書,或是同學間相互溝通。對一本好書,重復背誦,于讀中自悟,于讀中自得,記住其中的要點,自己的感受及好詞佳句,古詩名句與名人名言等,分門別類地摘于筆記本之上。再次對于這本書其他內容展開快速的瀏覽,獲得想要的要點或是確切的信息,便停下去,將它們記下。讀完全書之后,總結全文內容,依據要點列成提綱,進而整體掌握。
二,觀察和思考
作文源于生活。我們身邊每天發生著不計其數的新鮮事,可是,有些同學對此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可知,無材可寫的根源是不擅長觀察。同學們觀察時應調派一切感官,充分運用視覺,感官,嗅覺,味覺,聽覺,展開細膩的觀察。對于觀測到的現象,要給自己提幾個問題,問幾個為什么,并且敢于向別人求教,要更進一步研究,綜合,比較,辨別,以此積累更全面深刻的認識,認為有收獲的便記下去。 同學掌控了大量的語言材料和生活素材,便為創作做好了準備。剩下要做的,重復多次地展開習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