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1:37:00作者:李天揚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聽,是對世界的感知。聽,是對人生的觀照。聽,是對心靈的撫慰。聽,是對未知的尋找。請以“聽”為話題,寫一篇文章。要求: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襲;③不少于800字。
寫作有兩種。一種是不被限制的,沒有題目,你想寫什么就寫什么,你想怎樣寫就怎樣寫,這種叫做自由寫作;一種是被限制的,有規定的題目,你必須根據題目的要求來寫,要套著腳鐐跳舞。平時的寫作訓練,考場上的作文,都屬于后一種。寫這種作文,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環節,就是對題目展開有效的分析。
分析作文題目,不是“寫”,而是“想”。我經常說,文章不是寫出來的,而是想出來的;不是你寫不出,而是你想不到。“想”是最關鍵的,因為只有想到了,才寫得出。你不可能寫出你想不到的東西,是不是?語言是思維的外殼,你的思考到位了,表達也就跟著到位了——如果你的語言能力不是太餿的話。
那么,如何分析作文題目呢?下面我講四個要點,來說明分析題目時的思維活動。為了避免過于抽象,我將主要結合“聽”這個話題作文來談。
第一,分析話題關鍵詞的內涵:“聽”是什么?
任何作文題,無論是怎樣的命題形式,管他是標題作文、話題作文、材料作文,本質上都是“話題”作文。任何作文,都在圍繞著某個核心的話題在談。能標示這個核心話題的詞語,就是我這里所說的“話題關鍵詞”。
審題立意要準確,第一步當然是厘清話題關鍵詞。有的題目中的關鍵詞,詞義明確,沒有歧義,例如“堅強”、“誠信”、“常識”;有的題目中,關鍵詞語的意思比較隱晦,如“提籃春光看媽媽”,“春光”顯然具有隱喻義,你需要把“春光”這個喻體的本體揪出來。
無論關鍵詞的詞義是明確的還是隱晦的,都需要審慎地確定關鍵詞的內涵。作為寫作的基本立足點,這個核心概念,顯然是需要界定的。即使關鍵詞的詞義是明確的,在審題的時候,你仍然需要細心地確定它的內涵。
例如“誠信”,這個詞的詞義看起來是明確的,但一旦粗心,仍有可能犯錯。從詞語的基本內涵分析,誠信包括“誠實”和“守信”兩個方面。“誠”和“信”,這兩個方面是有區別的——“誠實”是就一個人的自身品德而言,“守信”是就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而言。所以如果含含糊糊談誠實,而不關聯到講信用來寫,就有可能出現偏差。“誠實”并不完全等于“誠信”。“誠實”的定義是:一個人的形之于外的言行,與他自己內心的思想具有一致性。據此可知,“誠實”與他人無關,但“守信”必須是與別人有關的。如果你的作文,只是大談我們要誠實而不要虛偽,就與題意有所偏離了。我可以告訴你,“真小人”也是誠實的,是言行一致的。真小人的特點就是“真”,他一點也不虛偽,他說要翻臉便翻臉,他說不守信就不守信,誠實倒是誠實了,但這是誠信嗎?
同樣地,如果你只是注意到“信”,也不行。什么是“信”?“信”就是信用,也就是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而取得的信任。“信”是放在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中定義的。“信”是不是一定是“誠”的呢?不見得。有些奸猾之徒,不誠實坦白,但也能夠履行跟人約定的事情,從而取得他人的信任。比如一個商人,未必誠實;但他與別人做生意卻能守信,因為他知道,守信是值得的,不守信將會導致自身的商業利益的損失和商業機會的流失。
所以,“誠信”這個作文題目中,“誠”“信”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寫這個題目,就得既要寫“誠”,也要寫“信”。“誠”“信”都要兼顧。
以上是一個粗略的分析。這說明一個道理,那就是:作文的審題立意,務必仔細分析話題關鍵詞。
分析話題關鍵詞,就是對自己提問:它是什么?例如:“誠信”是什么?
講到這里,你應該基本清楚了。現在,我以“聽”這個作文題為例,繼續闡釋。“聽”是什么?
這個問題似乎很幼稚。詞典上說得非常清楚:用耳朵接受聲音。事實上,不用翻查詞典,你也懂得這層意思,這是這個詞的本義。但是,如果你寫一篇文章,來說明外部世界的物理振動如何通過感覺系統而被人感知,說明人的聽覺神經能夠對聲音產生反應的機理,最后寫成了一篇生物神經學論文,其實是不符合要求的。我知道,寫這樣的文章對我這樣的科學盲人是很難的,但對你們來說也并不見得容易。更重要的是,我必須向你正確地指出:這很難能,但并不可貴。你走入死胡同了。你不懂得作文基本上是要談人生的。
“聽”的本義:用耳朵接受聲音。這個本義中,你須注意到“聽”的對象是聲音。這看似沒什么,其實很重要。你看到這個作文題,很顯然會聯想:究竟有哪些聲音可聽?或許你會想到:一般的聲音、特殊的聲音。一般的聲音,是指物理世界中我們的聽覺能夠感知到的聲音,如風聲雨聲讀書聲,車聲雷聲父母老師的贊揚聲或呵斥聲;特殊的聲音,是指我們的聽覺感知不到的聲音,這樣的“聲音”是抽象的和比喻義的,如正義的呼聲、真理的召喚、良心的譴責、愛心的和弦,如此等等。
如果你注意到上述抽象的“聲音”,你的立意就可能高出一籌。寫一般的聲音,你的作文就是一般水平;寫特殊的聲音,你的作文就是高級水平。讓我們再回頭看看作文題中的這段話:
“聽,是對世界的感知。聽,是對人生的觀照。聽,是對心靈的撫慰。聽,是對未知的尋找。”題目中的這段文字,其實是在要求我們更加注意到“聽”的引申義而不是它的本義。“聽”的引申義有幾項,但根據這段文字可以判斷,“聽”是“接受、聽從”,不是“聽憑、任憑”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