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1:22:00作者:王華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三)即事抒情,寓情于敘
即事抒情,寓情于敘,就是通過敘述抒情。用敘述作為抒情的工具時,與一般的敘述有很大的不同。這種敘述,要用作者心理上的感受與變動作靈魂,要在客觀的敘述上加上主觀的感情色彩。這種敘述往往只給人以粗略的印象,濃郁的感情,用簡約平淡的文筆表現出來,常常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寫母親,作者借老嫗之口來回憶:“汝姊在吾懷,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門扉曰:‘兒寒乎?欲食乎?’吾從板外相為應答……”這極為尋常的一件事,卻灌注著母親關心子女的一片慈愛,同時也融入了懷念亡母的眷眷深情。因而“語未畢”,即產生“余泣,嫗亦泣”,讀者的眼睛也為之潮濕的強烈效果。寫祖母,作者借一象笏來憶寫:“頃之,(祖母)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象笏是一極普通的物件,但它卻能喚起作者特別親切的回憶,因為這象笏,寄寓著老祖母對孫兒的殷切期望。所以作者“瞻顧遺跡,如在昨日”,就會激起巨大的感情波濤,“令人長號不自禁”了。文章之所以寫得如此悱惻動人,就在于作者能將濃郁的情懷,融于清淡樸素的敘述之中。
(四)即景抒情,寓情于景
這種寫法移情入景,借景抒情,看似寫景,實則抒情。作者將主觀情感融化到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之中,使描寫對象滲透了濃郁的主觀情調,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是創造意境的重要手段。它能使文章含蓄雋永,意味深長。
例如黃河浪在《故鄉的榕樹》里寫夏夜:要是有月亮的夜晚,如水的月華給山野披上了一層透明的輕紗,將一切變得不很真實,似夢境,似仙境。在睡意朦朧中,有嫦娥駕一片白云悄悄飛過,有桂花的清香自榕樹枝頭輕輕灑下來。而橋下的流水靜靜地唱著甜蜜的搖籃曲,催人在夜風溫馨的撫摸中慢慢沉入夢鄉……作者寫月華、流水、夜風,并融入富有詩意的想象,把故鄉的夏夜寫得那樣寧靜、美麗而又溫馨,抒發了作者對故鄉深深的眷戀之情,寄托著美好的情懷,令人神往、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