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更新時間:2019-03-28 17:58:00作者:王新老師
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2023-12-08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作用:承上啟下;統領全文;引起讀者思考;點明人物或者事件的意義;突出中心;升華主題;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4.抒情:
抒情分直接抒情與間接抒情兩種,最主要的是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諷今等。
作用:抒發作者真摯的情感,引起讀者的共鳴,使文章具有巨大的感染力。
5.說明:
作用:對相關事物作必要的說明,便于理解。
[除樂以上五種還有:夾敘夾議、敘議結合、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物抒懷、對比……]
表現手法
記敘文的表現手法(藝術手法)
記敘文中常用的表現手法:烘托(襯托)、對比、對照、借景(物)抒情、托物言志、欲揚先抑、(聯想、想象)寓情于景、融情入景、諷刺、象征、聯想、想象、以小見大、類比 。
區分:表達方式有:敘述、描寫、抒情、議論。(說明);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夸張、對偶、排比、反復等。
修辭主要指的是句子的調整,而表現手法主要指的是整篇文章。答表現手法的時候可以說運用了某種修辭手法,但不能就說它倆等同。
修辭是對語言的調整與適用,也就是對語言進行加工使之達到最佳表達效果的手段和過程.它針對的常常是某句話或某段文字,如比喻、排比、比擬、對偶、借代等都是修辭手法。
而表現方式,則是指作者在行文過程中所選用的情感或思想的表現形式,它針對的常常是全篇,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抒胸臆等等.
表現手法列舉:
1.對比:通過比較,突出事物的特點,更好地表現文章的主題。
2.欲揚先抑:先貶抑再大力頌揚所描寫的對象,上下文形成對比,突出所寫的對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3.伏筆:文章先寫……為下文寫……埋下伏筆,使內容前后照應,情節緊湊,結構嚴謹。
4.鋪墊:先寫……為下文……做鋪墊,引起下文,制造懸念,突出重點,使情節銜接自然緊密。
5.象征(托物言志):運用象征,抓住……與……的相似點,通過對……形象描述,更好地表現了……,含蓄而又耐人尋味。具有暗示作用,引起讀者聯想。
6.諷刺手法:運用比喻、夸張等手段和方法對人或事物進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強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語言辛辣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