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4:55:00作者:才子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在作文課上,筆者經常鼓勵學生寫真事,抒真情,大膽表現自我。現在,筆者所教的學生已經基本上杜絕了抄作文選,說套話、假話等現象。大家在作文中暢所欲言,一吐為快。學生寫出了“我是超人”的趣事,寫出了“惱人的家長會”的憾事,也寫出了“我要自由”的真情,寫出了“假如可以不做作業”的實感。學生不斷地從學校生活、家庭生活、社會生活中觀察、體驗、感受,不斷地用自己的心寫出了自己的童趣,用自己的文筆寫出了自己的心靈,寫出了許許多多真實感人的好作文。
作文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抒寫對心靈的感受。而怎樣把心靈的感受既表達得痛快淋漓,又適當有度,這里面其實有一對看似對立的法則:寫進去,走出來。所謂“寫進去”,無非兩方面:一是寫真寫實,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得真實,讓人可信,從而引起人的共鳴;二是寫深寫透,即把情感的最深處表達出來,不僅要獲得理解,而且要引起深度的理解。這樣看來,做到“寫進去”,其實就是提倡我們用心作文。作文寫不進去,就給人以假的感覺,再好的生活,再好的情感也只是一紙膚淺的漢字而已。
為什么又要“走出來”呢?因為,作文是心靈的產物,既是生活的發言人,也是生活的向導。所以,我們的作文可以是“心情簿”,但千萬不能成為“牢騷簿”。不論什么樣的事情,不論什么樣的情感,我們最終都該有一個正確的、客觀的判斷,把這種經過正確判斷后的情感表達在作文中,給自己、給他人以一種積極、樂觀的感染和引導,這才是我們始終不渝的追求。這種既讓情感“寫進去”,又讓自己“走出來”的作文,才是心靈的作文,是文字的陽光。
因此,要學生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就應該多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多側面去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給予學生寫作心靈的自由,肯定他們在文章中所流露出來的真情實感,提倡有創意的表達,強調寫作習慣、寫作素養和寫作能力的培養。這樣才能使我們的學生熱愛寫作,并且寫出真實感人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