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1:41: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第二,內涵的確認和具體化:“聽”有哪些具體表現?
對關鍵詞進行了界定,但這個界定是抽象的。只有把抽象的界定與具體現象聯系起來,抽象的內涵被具體的現象印證或確認,它的意義才能更清晰地浮現出來。
以本題為例,就是對自己提這樣一個問題:“聽”有哪些具體表現?換句話說,就是問我們自己:存在哪些在具體的場景中的“聽”?
一開始,你可能只是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產生如下聯想:
1.屬于生活經驗的一些生活現象,如:聽別人的言語;聽音樂;聽風聲雨聲;聽雨打芭蕉;聽潮起潮落;聽老師批評;聽同學議論;聽街頭汽車聲……2.屬于知識背景的一些與話題相關的零碎的詞語,或一些慣聽的短語,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閉目塞聽、充耳不聞、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道聽途說、聽從真理的呼喚、夜闌臥聽風吹雨、聽人勸得一半……
3一些我們在各種場合包括語文學習中了解到的事實,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唐太宗從善如流善于納諫、《觸龍說趙太后》中趙太后聽取意見、鄭板橋詩句“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你的聯想,一開始是隨機的、混亂的。上面我所設想的,其實已經做了初步的歸類。這些聯想是必要的,它可以幫助你進一步思考“聽”的內涵,確定自己寫作的立意,甚至也為你完成了初步的材料的準備。通過對聯想到的這些材料的思考,你對“聽”的理解將會變得更加明確。
只有初步聯想,是不夠的。接下來你應該對這些材料進行歸類;在歸類時,還必須思考這類材料可能引發出怎樣的觀點。就上述材料,我們可以進行如下歸類:
1.聽自然的聲音
聽風聲雨聲;聽潮起潮落;聽雨打芭蕉——可能引發的觀點:要聆聽自然,感受、領悟自然之美。
2.聽人類的聲音
(1)聽老師批評;聽同學議論;聽別人的言語(包括鄒忌諷齊王納諫、唐太宗從善如流善于納諫、《觸龍說趙太后》中趙太后聽取意見,都屬于此類);兼聽則明偏聽則暗、聽人勸得一半——可能引發的觀點:要善于聽;聽應有包容心;他人的意見未必都聽得。
(2)聽音樂——可能引發的觀點:聽,是對心靈的撫慰;聽的美感、領悟,有益于人生。
(3)聽街頭汽車聲——可能引發的觀點:工業文明和城市文明可能并不是美的;對人類生存可能存在負面作用。
(4)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充耳不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可能引發的觀點:聽,不是憑耳朵,而是要用心。
(5)聽從真理的呼喚——可能引發的觀點:聽,必須服從真理,要有理性。
(6)夜闌臥聽風吹雨——可能引發的觀點:要聽內心的聲音。
(7)道聽途說——可能引發的觀點:要善于聽,有的聲音是不能聽的;聽,不見得是可靠的。
3.不聽閉目塞聽——可能引發的觀點:不聽是有害的和危險的。
有了這個梳理,你不但更加懂得什么是“聽”了,還發現了很多的觀點。有的觀點之間存在矛盾,這有可能刺激你進行更深入、更辯證的思考。然后,在這些觀點中,你可以斟酌權衡,擇取你最想闡述、最有把握的觀點,把它作為文章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