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1:41: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第三,分析原因:為什么要“聽”?
為什么要“聽”呢?原因在哪里?議論文都是要討論“為什么”的。
如果你是主張要“聽”,無論是聽自然的天籟還是人類的聲音,無論是聽安靜的音樂還是聽人聲的鼎沸,我們都要問:為什么要“聽”呢?是什么理由迫使我們必須要“聽”?你將怎么來說服我們接受你的觀點?
現在,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哪些理由可能對我們提供支持。我想,至少可以有如下幾條
最宏觀、也最基本的理由。
1.在生存的意義上,聽是必要的。
(1)作為動物的人
人與很多動物,都有聽覺器官,這種器官最基本、最原始的作用,是為了攝取信息,來為生存提供支持。
(2)作為社會的人
作為社會的人,聽是一種信息的接受,也是一種溝通,有利于擴大我們的利益。鄒忌諷齊王納諫、唐太宗從善如流善于納諫、《觸龍說趙太后》中趙太后聽取意見,背后都是為了更大的生存利益。
2.在倫理的意義上,聽是必要的。
(1)向外的“聽”:通過聽來強化人類之間的聯系,交流思想、加深情感、消除隔膜、表達友善、化解恩怨,都能促進人與人之間、不同國家之間、不同文明之間的和諧,這符合人類的基本倫理。
(2)向內的“聽”:傾聽靈魂的聲音,聽從真理與良知的召喚,能促進生命的覺醒,提升生命的意境,具有最根本的倫理意義。
(3)特別地,“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這是聽取社會底層的聲音,表現了人類中居于強勢地位者的社會良知,具有重要的倫理意義。
3.在審美的意義上,聽是必要的。
人類的審美活動,有一部分表現在聽覺方面。對自然之音、音樂之聲、嘉言妙語的聽取與欣賞,使人獲得美的愉悅,提高了人類的生存質量。
我的這個分析很簡單,而且較為宏觀,在你實際寫作時未必會這樣思考,因為你的論點一般不是論述“聽”的必要性——這不是你的任務而是哲學家的任務。但是,你需要有意識地這樣做,使你的思維宏闊一些高遠一些,這能夠提高你思考的深刻度。
這并不是說,你的作文就不用討論“為什么”了。我只是說你的思考未必有上述高度。在議論文中,討論“為什么”永遠是必要的。要圍繞你的中心論點來思考“為什么”。假設一下,你已經確定論點,就是“要聆聽自然”。接下來,你當然有義務闡述“要聆聽自然”的理由,亦即回答“為什么要聆聽自然”這一問題。
這樣,你可能從不同的層面和角度,想到“為什么要聆聽自然”的原因:
1.知識的增進——聆聽自然能夠使我們直接增加對自然的了解。
2.哲理的領悟——聆聽自然可能使我們直接或間接地獲得哲理的領悟。(只是可能獲得;是否真的獲得,還要看聆聽者自身的態度與領悟力。你可進而提出要有與天地共鳴的敏感,耳中要有一顆善思的心。)
3.美感的獲得——聆聽自然能夠使我們獲得美的享受。
4.生命的怡養——聆聽自然能夠使我們獲得身心的安寧和休息。(遠離塵囂,避開塵俗的喧嚷。)
這就形成了若干的分論點。文章的框架已經基本形成了。當然,上述幾個方面,不必面面俱到,你也可以選擇其中的一個方面來作為中心,用敘述、描寫或闡述等手段表現出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