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更新時間:2019-02-25 11:41:00作者:三水老師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7
2019-05-16
2019-05-16
為孕期-6歲胎嬰幼兒提供科學教案和樂學教法,致力于培養有益于孩子終身發展的習慣與能力。
承載“讓天資彰顯,讓望族傳承”的重大使命,
通過經典教具(胎教、語言人文、數學、英語、百科五大內容板塊)和輔導體系,
幫助父母成為孩子最好的啟蒙老師,讓孩子輕松贏在起跑線上。
第四,分析行動的原則或策略:怎么“聽”才是對的?
通常地,這個步驟被描述為“怎么辦”。傳統的說法是:一篇議論文,提出問題,定性對象,這叫做“是什么”;分析問題,找出原因,這叫做“為什么”;解決問題,提出方案,這叫做“怎么辦”。
“為什么”是議論文必須回答的問題。至于“怎么辦”這個問題,在相當數量的議論文中不必回答,至少不必詳盡回答。例如以“誠信”為話題的作文,你必須闡明為什么我們要誠信,但不必就怎樣才能做到誠信,說出個一二三四來。要誠信,就是要誠實守信嘛,老老實實、不負約定就行了嘛,還能怎么著?
不過,這不意味著我們不用思考“怎么辦”或“怎么做才是對的”這個問題了。思考這個問題,很多時候是有價值的。還是讓我們以“聽”這個作文題為例來說明。
現在請你思考:怎么聽才是對的?
“怎么聽才是對的”?這一問題的提出,也就暗示著:并非所有的“聽”都是正確的。這一點你不難明白。例如,唯別人的意見是聽,不動腦子糊里糊涂聽信別人,根據狹隘的自我感覺去聽他人的意見,都是愚蠢的,是錯誤的“聽”。
認識到有的“聽”是錯誤的,反過來就能夠讓我們認識到怎樣的“聽”是正確的。下面我來簡單地分析一下:
1.不能唯別人的意見是聽——可以得出的結論:“聽”必須有主見,有抉擇,以我為主。
2.不能不動腦子聽信別人——可以得出的結論:“聽”必須有思考,有理性,有辨別。
3.不能根據狹隘的自我感覺去聽他人的意見——可以得出的結論:“聽”必須有胸襟,善于聽取不同意見;“聽”必須用客觀事實驗證。
這樣,“怎么聽才是對的”這個問題就被解決了。實際上,這個步驟,同時也起到了擴展論點、拓深文意的作用。到這一步,你的思考差不多已經成熟了。